11月3日,重庆日报刊登报道
《重庆汽车零部件企业集体谋划转型升级》
关注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
原文如下: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汽车产业是重庆工业的一大支柱,如何提高产业链的配套水平,促进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
11月2日,由市经济信息委和两江新区联合主办的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会举行,重庆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与60家重点零部件企业相关负责人一起,为重庆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集思广益。
对照党的二十大精神找差距、谋发展,来自政府主管部门、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的参会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三个关键词:新趋势、智能化、供应链。
与会专业人士表示,
汽车产业的新趋势,
毫无疑问是智能网联、新能源。
赛力斯轮值总裁许林认为,汽车底盘正由传统底盘向线控底盘、再向生态底盘过渡。在线控底盘领域,重庆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与智能座舱深度融合的生态底盘,或将是重庆汽车零部件企业“换道超车”的机遇。
转型升级,不是推倒重建。
作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汽车生产基地,
重庆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不少领域都占据优势。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陈伟谈到,一些传统零部件,如钣金件、内外饰件等,无论对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是刚需。重庆拥有许多这样的优质零部件企业,奠定了汽车产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
如何“锻长板”?陈伟认为,汽车零部件企业要以更大力度推动智能制造,提质增效。
智能化还能帮助企业在智能网联、
新能源的趋势中塑造新优势。
会上,多名来自零部件企业的专家
都分享了智能化帮助企业塑造新优势的故事。
重庆沪光汽车电器总经理蔡保卫介绍,汽车线束曾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初,母公司昆山沪光汽车电器为控制成本实施了智能化改造。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电路越来越复杂,对线束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得益于提前进行的智能化改造,公司抓住机遇,成为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青山工业也因智能化受益匪浅。青山工业党委副书记叶万华介绍,2021年,青山工业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款混合动力变速器下线,这与公司智能化战略的实施密不可分。
为解决上述问题,
与会专业人士给出的观点,
大都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路。
11月2日,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会在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融合创新中心召开。活动由市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管委会主办。来自两江新区、渝北区、江北区、北碚区的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围绕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进行交流分享。
市经济信息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春水,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参加。会议由市经济信息委总工程师匡建主持。
王春水表示,当前,汽车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为核心产业方向和行业风口。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在智能网联新能源转型发展上成绩显著,这不仅需要整车企业的努力,更离不开零部件企业的积极配合,希望所有企业充分认清当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汽车零部件企业要紧跟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找准发展方向和目标,持续增强智能制造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革新技术和产品,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整车企业应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开放配套市场,优先培育和扶持本地零部件企业,提升同步开发能力,深化在研发、技术、产品、资本等层面的协同,共同打造“整零利益共同体”。
李洁表示,两江新区正全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以整车龙头为引领,以智能网联化、新能源化为方向,着力实施“六大行动”,打造“六个全国领先”,特别是在供应链体系升级行动中,将通过引导企业加强整零协作,鼓励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制造水平,推动新区传统零部件企业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供应商转型,加快形成全国主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集聚高地,为重庆市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陈文森 摄
(摄影 张玮真)
来源: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