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制造业“基石” 成都按下新型工业化“快进键”

2023-03-13 16:38


“我国的制造业门类非常齐全,现在要努力的,就是全面提升,过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布局高端。高质量发展就要体现在这里。”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制造业必须筑牢”。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成都经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制造业企业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表示,要立足本职岗位,以更加务实的精神,砥砺奋进、勇毅前行,聚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制造业重镇的成都,正坚持制造业当家,向制造强市跨越:


去年,“制造强市”战略正式写入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召开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出台“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落地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9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114家,获批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国家级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


日前正式发布的2023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

未来五年,成都将聚焦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打造产业发展新的“四梁八柱”。


从成都造飞行汽车完成“新年第一飞”,到36家成都企业组团赴德拓市场,全国两会前,“一汽丰田全新SUV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密集签约、落地……进入2023年,“成都制造”动作频频。随着“成都制造”的名气越来越响,“成都造”的招牌也被越擦越亮。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成都卡诺普机器人副总经理邓世海倍感振奋。作为制造业从业者之一,邓世海与团队十年如一日地从事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企业从单一的工业机器人核心控制系统入手,逐步提升成为工业机器人全产业发展。在他看来,制造业让中国实现飞速发展,拥有核心技术支撑是关键。

“我深知当前国产机器人与国外同类先进技术存在着差距,要提高制造业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源还是在于要坚持创新——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邓世海充满信心地表示,卡诺普正积极向汽车制造、新能源、3C、光伏等高端市场迈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工业稳中有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分行业看,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12个行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数据无声,却是成都发展迈向更高质量、实现更大跨越最为生动有力的诠释。


在工业规模稳步壮大的同时,成都制造业产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光伏产量更是保持世界第一。


在位于金堂县的通威太阳能工厂中,17条生产线一字排开,机器人小车忙着搬运物料,加工制造环节全部交给机器手臂……每天有约上百万电池片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

在过去的2022年,由成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片已连续7年全球出货量第一,通威组件产品远销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


“成都市已经形成全球现在最主要的一个生产基地,拥有光伏产业良好的发展土壤。”通威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2015年通威在成都双流建设了第一个电池片工厂。


如今通威已经在双流、金堂、眉山等地均建设了基地。刘汉元介绍,通威太阳能以金堂项目为试点,积极开展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打造金堂项目成为5G+先进制造业典范,并依托通威工业制造场景,推进以高效电池无人智能制造路线为主,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物流仓储及相关配套设施,积极打造千亿级清洁能源制造基地。


通威的5G工厂只是成都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的一个缩影。在2022年,成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成效显著。因“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办公厅激励表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成都托管与灾备节点)”启动运营,8万户企业“上云用数赋智”,9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类试点示范,建成工业互联网(成都)创新中心。


在位于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不远处,通合新能源、宁德时代等一批行业“龙头”齐聚。如果把目光扩大到成都乃至整个四川,不难发现,以双流和金堂为核心承载,以通威太阳能等企业为代表的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正初露峥嵘。


建圈强链,正成为成都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

去年4月,“建圈强链”首次被写入了成都市党代会报告:

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


目前成都聚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医药健康、轨道交通、汽车产业、新型材料、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新消费产业、都市农业和食品、碳中和等12个成都产业生态圈,并进一步细化为集成电路等26条重点产业链,大力推动建圈强链,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积极支持在蓉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加快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和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去年11月在成都举办的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成都公司极米科技作为“东道主”举行了一场“智能投影技术论坛”。在论坛上,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介绍,在智能投影领域,极米科技已经成功做到了行业第一。位列行业第一的背后,是新型显示产业在成都的加速集聚。过去5年,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年均增速超过30%,2021年增速更是达到40%。


产业规模的扩大,是产业圈中企业协同发展,在极米科技做到中国投影机市场第一的同时,成都菲斯特科技公司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激光电视光学屏供应商。龙头企业的聚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向成都加速汇聚,产业“圈”与“链”持续完善之下,可以不断突破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升级和质量跃升。同时,产业、科技、金融与人才协同配合形成的集群生态,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成都已构建起涵盖38个大类(全国共41个)、184个小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仅2022年,成都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零的突破,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2个先进制造业进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群融合发展潜力优势逐步释放。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细看成都制造业,夺目的重大“首个”“首创”背后,既有大企业的强,也有小企业的“专”。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既需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也离不开链条中的中小企业“个个能打”。过去这五年,成都工业不仅让“大象起舞”,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链式发展,让“蚂蚁成军”。


作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能有效连接产业链“断点”、疏通“堵点”。它们虽然体量不大,但往往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成都利君股份生产的辊压机入选。正是靠着这个产品,这家蓉企打开了国际市场,产品出口至俄罗斯、中东、美国等地,且完全替代了竞争对手的产品。


正因于此,成都对制造业中小企业格外重视:


成都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打造在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164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近几年成都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呈加速态势,队伍蔚然成势,居全国第一梯队。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中小企业创新投入,聚焦建圈强链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研制。以去年启动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企业认定工作为例,筛选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成长性中小企业,制定精准培育措施,实施规下企业上规攻坚计划,鼓励企业上规入统、发展壮大,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来源成都工业和信息化

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23中国智能汽车技术展及整零对接活动
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共同主办,重庆市福祥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 中国智能汽车技术展及整零对接活动”将于2023年5月10-12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本届展会是继历年开展的整零交流活动后,聚焦关键零部件产品技术,设置 “智能网联及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用钢及轻量化材料、汽车用铝及铝制零部件、智能制造数字工厂、产业园区”等展区;同时设置技术论坛、整车与零部件对接活动等环节。届时 500 家企业将先进技术产品以最直接和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现场观众,整车企业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先进领域介绍企业技术路线及采购政策,对接零部件企业介绍、先进优秀创新成果推荐,并安排整零现场一对一交流和沟通等活动,将有效促进双方对接,为后续的深入合作奠定基础。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参与报名

推荐阅读
展开更多

主办单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局


协办单位:

重庆市电子学会

重庆市电源学会

四川省电子学会

四川省电源学会

重庆汽车商业协会

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联合会


执行承办:

重庆市福祥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参展联系:15300245775 韩 龙

参观联系:19123091892 郭 燕

会议/媒体联系:18883191601 江 铃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山茶路70号美悦星都A座15-11

整车厂&汽车零部件 全球电子产业 微信公众号

供需对接群 供需对接群